在航运界,银行贷款正逐年下降,欧洲银行市场份额缩水,远东融资影响力增强,且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根据研究机构Petrofin Research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球从事航运贷款业务的排名前40家银行的航运融资为3,553亿美元,呈逐年下降态势;2016年与2007年规模持平 (且2007年只包含26家银行数据),为10年来最低。航运业仍不明朗的前景影响了银行的投资热情,目前大银行仍青睐于通过寻求与安全度较高的知名大客户合作,并借启用更为严格的融资条款,更低的融资比例及更强的担保条件,银行业对航运的支持力度已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亚洲持续增加全球船舶融资份额,以及主要的金融中心逐渐失去他们的优势地位,欧洲银行在船舶融资中的市场份额大幅降低。在世界前五大船舶融资银行中,有三家是亚洲银行,这反映出近十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即欧洲船舶融资份额在下降的同时,远东的融资金额正在逐渐上升和扩大。
银行航运贷款规模缩小,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业对航运业持谨慎态度,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可供航运企业选择。
近年来租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业务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租赁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53,300亿元,年较2007年业务量增长超过20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2.27%。
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也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共开设了60家金融租赁公司,有23家开展了船舶租赁业务,金融租赁行业船队规模达到989艘,船舶租赁资产余额1139亿元,且68%为直租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58%。
2.业务主体多元化、水平国际化
在过去的一年中,不仅金融企业,资金雄厚的造船、航运企业也纷纷进军船舶融资租赁产业。工银租赁截至2017年6月拥有船舶300余艘;民生租赁则凭借“飞机租赁”和“船舶租赁”晋身国内金融租赁三甲;造船、航运及相关企业也纷纷涉足船舶融资领域,如中远海运,积极打造集银行、租赁、保险和投资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中集集团提供“融资租赁+设计一体”服务,今年6月交付给法国达飞轮船国内首艘9200TEU大型节能环保集装箱船,并签署租赁合约。
从船舶融资租赁公司的性质来看,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类租赁公司:
银监会监管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如民生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等,都已经拥有的相当规模的船队。民生租赁目前融资性租赁站比高达75%,经营性租赁比重偏低,这也是目前银行系大型金融公司的普遍现象。
内资试点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审批与监管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1.7亿人民币以上。自2016年3月起,审批权限部分下放至自贸区所在地省级商务、国税主管部门,即天津市、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厦门市、深圳市的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税务局。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205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
外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和外商管理局批准,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现商务部已把审批权限下放到各省、直辖市商务委。
船厂成立的租赁公司。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扬子江船业、太平洋造船旗下的租赁公司。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销售业务。
从租赁公司的发展上看,中国租赁公司的市场地位和专业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提升。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海事金融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租赁公司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国际知名船东开始关注中国船舶融资市场,逐步转向中国金融机构以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同时,欧美等众多专注于船舶融资的传统银行也在积极转变船舶融资模式,加强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
3. 新型融资方式百花齐放
除银行贷款、租赁等传统方式外,资本市场也是重要融资渠道,债券、股市为大型企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资产证券化也日益受到青睐,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流动资金支持。此外,各金融机构、船东和航运公司也在积极寻求金融创新模式,发展多元融资形式:国际集装箱巨头马士基上月以印度为试点,开展贸易融资服务,旨在为贸易商提供融资,发展业务,同时马士基多年来的大数据支持可以有效把控风险;中船重工于近日成立典当行,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快速、灵活的资金融通,支持集团成员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抵押、质押短期融资业务需求。
各机构正通过发挥金融产品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船公司破解经营困局、解决融资难,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车玮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行业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