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同意福建省规划建设17个海上风电场、总规模达1330万千瓦,这意味着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速。
以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福建船舶造船企业借海之域、风之势,发挥造船企业自身优势,从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出发,加速融入福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出一套组合拳,并成功研发、设计、建造了一系列风电新能源装备投入使用,进一步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开创了企业经营新格局,迎来新发展。
A 变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动能
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福建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福建将规划建设总规模达1330万千瓦,包括福州、漳州、莆田、宁德和平潭所辖海域的17个风电场。到2020年年底与2030年年底,全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超过200万千瓦及500万千瓦。
福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海上风电资源尤为丰富,开发建设条件优越。
福建风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国家专门机构对风能资源评估,福建列入国内近海海平面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最大的省份,常处在5级至7级之间,十分有利于海上风力发电。
据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测算,该省海域的海上风能理论蕴藏量为:水深0-5米海域有6220兆瓦,水深5-20米海域有21400兆瓦;水深20-50米海域有95320兆瓦。其中水深20米以内近海风能总量约为27.4吉瓦。按等效负荷3000小时计,理论年发电量约为822亿千瓦时。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表了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进一步展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作为国内最先发展近海风电产业的地区之一,福建海上风电迎来了绿色新发展的全新机遇。按照“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和“小步快走”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思路,福建省各项海上风电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福建要建成海上风电200万千瓦以上,重点推进莆田平海湾、福州兴化湾、平潭岛周边等资源较好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着力打造东南沿海抗台风海上风机(产品库 求购 供应)及零配件制造的风电产业基地,发展专业施工安装及船舶维护、海底电缆(产品库 求购 供应)制造等产业,形成具有完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设施配套齐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链。
规划风电机组年产能150万-180万千瓦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应运而生,于今年7月30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预计将在明年12月全部建成。
此外,福建核准建设的省内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闽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近日也传来喜讯,已成功获得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的主权贷款。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50兆瓦工程已全部投产,通过国家电网莆田供电公司石井风电至埭头110千伏线路送电,累计上网电量超过2.3亿千瓦时;二期250兆瓦工程已完成风机设计招标,预计在2019年年底建成,建成后相当于每年减少近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新能源战略的要求紧密结合,开拓新视野,建立发展新理念,将过去单一经营“造修船”逐步转向多元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造修船、新能源装备、林产品三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瞄准绿色能源,拓展风电装备制造新空间,实现借“风”扬帆。
B 走联合之路打造风能产业链
风能产业涉及钢结构、风塔、风筒、机座、防腐、涂装等方方面面,非一家企业能做好。为打造风能产业链,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走合作之路,既与国企、央企这样“国”字号大企业合作,也与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联姻,这种多元有所制联合模式行之有效,成果显着。
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福建福船投资有限公司与福建一帆重工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福建目前唯一的专业生产制造风电塔筒企业,自2015年建成后即实现当年投产交货、当年盈利新成果。好风凭借力,如今该公司订单已经排到2018年,成为全省着名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目前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始终处在高速运转态势,4条生产线上的各班组分工协作,一套套风电塔筒按时保质出货,新订单接踵而至。该公司的产能从原有的4万吨扩展到20万吨,可年产风机塔筒250台套,其中陆地风机塔筒组150套,海上风力塔筒组100套。
2016年7月26日,6艘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船在福建东南造船有限公司设计建造,该船采用铝合金建造,入级CCS,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这批船对于海上风电场将起到重要的配套作用,其市场前景良好。
2016年12月28日,由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船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联合央企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三方合资组建的“中铁福船海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家企业涉足海上风电领域,辐射其他海洋工程领域,立足福建、辐射全国、面向全球,主要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救援,海洋工程设备安装建造、维修、租赁和技术咨询,船舶租赁、船舶管理服务等。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荣兴说,中铁福船海洋工程公司的成立,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促发展的部署,是福建与央企三维对接的重要成果,是福船集团立足船舶主业,坚持多元发展,拓展经营领域,优化经营结构,完善市场布局,提高发展竞争层次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三方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对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等高端专业装备的运营管理,有效提高了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效率,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实现合作共赢发展和良好投资回报,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再创新业绩。
2017年6月1日,福建首艘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福船三峡”在厦船重工完工交付。据悉,“福船三峡”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它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效率,提升安装的精准度,增强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感,有效地克服海洋不良环境带来的困扰,极大地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更好地促进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福船三峡”号的投入使用,推动了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建设的进程。7月18日凌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北部,“福船三峡”号顺利完成了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一期Y1机位风机底节塔筒首节塔筒的吊装。经过此次首吊装作业之后,“福船三峡”号将一鼓作气完成一期14台试验样机的安装。此批样机是选用国内外8家主流风机厂商的大功率风电机组,装机规模为80兆瓦,计划在今年底并网发电。
2017年8月18日,厦船重工为中铁福船海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批量建造的第二艘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大桥福船”号也顺利出坞。“大桥福船”号总长108.5米,垂线间长99米,型宽40.8米,型深7.8米,设计吃水4.6米,配备动力定位系统,最大作业水深为50米,作业面积大于2500平方米。与首制船相比,该平台增加了艉部打桩架工装。
业内人士指出,从风电的钢结构、风塔、风筒、机座、防腐、涂装、运输、吊装、安装一体化专用船、风电场运维服务船等一系列都与造船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完全可以发挥福船集团直属造船企业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宁德、连江、福州、平潭、厦门均有船企)、装备精良、设施齐全、场所宽大、团队应急能力强、技术工艺精湛等优势,这些优势足以保障风电一体化的整体需求,同时也能补上船市疲软订单少的“短板”。
福船集团为保证风能产业持续发展,将通过设立吴有生院士工作站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与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产学研合作,为深海平台装备技术研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C 科学规划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发展
当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能源,国内海上风电建设风起云涌,而当下国内跨行业之间融合,也为福建风电迎来了“绿色新发展”的全新机遇。
在此次复函中,国家能源局鼓励福建选择实力较强的企业,发挥规模效益,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项目,有效带动风电相关产业发展和降低发电成本。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为,大力开发海上风电资源,是增加福建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应积极依托其海上风能资源,集合有关优势企业力量,发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驱动作用,高起点建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上风电创新平台,推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加快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福建将在福州、漳州、莆田、宁德和平潭所辖海域建造风电场。到2020年底福建海上风电将超过200万千瓦,到2030年底福建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超过500万千瓦。在整体规划的统筹下,其中风电机组年产能150万-180万千瓦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正式成立,并于2017年7月30日破土建设,主体工程预计将在2018年12月全部建成。此外,福建核准建设的省内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闽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日前也传出喜讯,已成功获得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的主权贷款。截至目前,中闽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50兆瓦工程已全部投产,通过国家电网莆田供电公司石井风电至埭头110千伏线路送电,累计上网电量超过2.3亿千瓦时;二期250兆瓦工程已完成风机设计招标,预计在2019年底建成,建成后相当于每年减少近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为减排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专家指出,福建分步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场项目,将形成布局更合理、配套更完善、速度更可行、供需更平衡的能源分布新格局。同时,也完全符合“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原则,使福建海上风电产业链更加健康地发展。